“十四五”考古工作專項規(guī)劃印發(fā)
計劃到2035年基本建成中國特色、中國風格、中國氣派的考古學
本報北京4月24日電 (記者趙曉霞)近日,國家文物局印發(fā)《“十四五”考古工作專項規(guī)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(guī)劃》),提出到2035年,中國特色、中國風格、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基本建成。若干重大歷史問題的考古研究取得關鍵成果,中國特色考古學學科體系、學術體系、話語體系更加成熟?萍紕(chuàng)新驅動明顯,學科交叉融合成果突出。考古成果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,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。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,中國考古成為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《規(guī)劃》的主要任務包括7個方面,即深化重大考古研究、切實做好基本建設考古工作、推動考古科技創(chuàng)新升級、加快考古成果轉化利用、促進中外考古合作交流、加強考古能力建設、夯實人才隊伍基礎。
《規(guī)劃》提出,實施中外聯(lián)合考古行動,支持國內考古力量赴境外開展聯(lián)合考古項目,吸納國外考古機構、高等院校在中國境內開展合作考古研究,拓展人員培訓和交流渠道。
其中,以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為重點,積極引導國內科研機構、高等院校赴周邊地區(qū)和世界主要文明地區(qū),開展合作考古研究,加強水下考古等專門領域合作。綜合開展考古學、歷史學、人類學的國際比較研究,支持圍繞人類起源、農業(yè)起源、文明起源、石窟寺考古等國際性課題開展合作研究,推進實施一批中外聯(lián)合考古項目,促進中外考古學理論、技術、方法互鑒互動。推動甲骨文、絲織品、青銅器、陶瓷、玉器等學術研究國際化,培育文物、考古領域的世界性學術課題,清晰展現(xiàn)中華文明起源和發(fā)展以及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,推動建立中國語境的世界文明史觀。依托考古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建設若干世界考古科研基地,支持建設2—3處境外考古工作基地,培育5—10個中外聯(lián)合考古示范項目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